启航学校 > 考研自习室 > 2009年311教育学综合真题答案解析(启航版)

2009年311教育学综合真题答案解析(启航版)

时间:2024-04-20 栏目:复习备考

2009年311教育学综合真题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1.A【解析文化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 物是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布尔迪厄。在教育学发展多样化阶段,没有科学教育学。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梅伊曼和拉伊,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耍是采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来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关系的理论。故本题选A

2.B【解析教育受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社会的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及差异性等对教育的发展具有制约性,并且人的发展又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所以教育的发展不仅要从个人的需要出发,还要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教育是培养人、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因此,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故本题选B

3.C【解析人力资本理论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之一。有关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还包括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筛选假设理论及劳动力市场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舒尔茨为代表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是形成入力资本的重要力量,而人力资本又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而教育的投入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是一种可以带来半厚利润的牛产性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学校教育、职业训练、卫生保健等多种形式。但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的教育扩张,并没有带来经济的高速增长,反而因经济不景气,产生了“文化膨胀”“高失业率”等问题。此理论关键在于忽视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其他筛选标准,如雇主的要求。后来又出现了筛选假设理论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故本题选C

4.B【解析”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是《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提出的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故本题选B

5.A【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含义包括以下三点:(l)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2)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03)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Q本题选项中涉及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含义中的第(1)点。故本题选A

6.A【解析教育可以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正规教育是指由教育部门认可的教育机构(学校)所提供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由专职人员承担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它有一定的入学条件和规定的毕业标准,通常在教室(课堂)环境中进行,使用规定的教学大纲、教材,其特点是统一性、连续性、标准化和制度化。非正规教育指任何与学校、学院、大学和其他正规教育机构的正规教育体系不亢全相符的有组织的扜续教育石动。才校教育属十止祝教育,恩中的半教育的一种形式,因而也属于正规教育。故本题选A

7.C【解析双轨学制是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一种,与之对应的是单轨制。18——19世纪的西欧,尤其是英国,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历史文化的影响下,由古代学校演变而米的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学术性现代学校和新产生的供劳动人民子女入学的群众性现代学校,都同时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于是就形成了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制,一轨是自上而下的大学(后来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一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系统;另一轨是自下而上的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一初等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成为和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教育)系统。故本题选C

8.B【解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将其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其中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的,一般以学习内容的一个单元为评价点,采用及时的反馈,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重在对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发展状况做出合理的评价,为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以获取更好的效果;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和学习后进行的评价,是对教学和学习全过程的检验。题中班主任的谈话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显然属于形成性评价。故本题选B

9.D【解析课程有多种类型,有学科课程也有活动课程。活动课程克服了题干中所提到的学科课程的缺点。第一,从目的上来说,活动课程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性经验;第二,从编排方式来看,活动课程强调各种有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第三,从教学方式来看,活动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实践交往为主导去获取直接经验;第四,从评价方面来看,活动课程重视过程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总之,活动课程能提供给学生更为广泛的学习空间和更为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故本题选D

10.B【解析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由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等人创建,主要涉及道德判断问题。其方法和途径的总目标在于:帮助学生以一种越来越清晰和全面的方式思考道德争论并寻找解决的方法。从认知发展的观点来看,其主要目的是促进道德判断总的阶段向前发展。题目中的重视团体生活对个入道德思维方式的影响,涉及道德判断问题,因此属于道德认知发展模式。故本题选B

11.A【解析泰勒在1949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在书中,他认为课程原理是围绕四个基本问题组成和运作的: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从而明确了课程编制过程的四个步骤:确定目柲、选择经验、组织实施、冲价结果。其中,确定目标是主要而基础的一环,所以泰勒的课程编制原理土要强调课程目标的主导作用。故本题选A

12.A【解析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领域。认知领域的目标又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等级。其中选项B涉及的是分析,选项C涉及的是应用,选项D涉及的是领会。故本题选A

13.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了教师享有以下权:利(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指导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权利就是教师专业权利的一种。故本题选A

14.B【解析董仲舒是西汉著名的儒家学者,其伦理思想体系的核心就是三纲五常,其中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也就是说“君臣、父子、夫妇”是董仲舒最为强调的三种人伦关系。故本题选B

15.A【解析/南朝宋文帝当政时期,由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官学教育也出现了暂时的繁荣。438年,文帝征召名儒、学馆等先后设立儒学官、玄学官、史学官和文学馆,即玄儒文史四馆,四馆并列,各就其专业招收学生,进行教学、研究活动。这是学制上的一大改革,也反映了当时思想文化领域的实际变化。故本题选A

16.B【解析“熙宁兴学”发生在宋神宗熙宁年间,由王安石主待。王安石在改革太学时创设“三舍法”,即将太学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三种程度不同、依次递升的等级,学生相应地被分为三部分,初入学者获得第一、二等者,再参酌平时行艺,升入内舍肆业,为内舍生,内舍生成绩优秀者升入上舍,上舍生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授官。”三舍法”将学生的平时品行、学业表现与考试成绩相结合进行考察。”苏湖教法”是北宋初期胡媛在地方官学实行的分斋教学制度。''分积法”是元朝国子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积累计算学生全年学业成绩来升级的方法。“六等黜陟法“是清朝在地方官学管理上的一个重要创新,是一种地方官学对生员定级的考试制度。故本题选B

17.C【解析“事上磨练”是王守仁晚年提出的道德修养方法。“事上磨练”即结合具体事物,实地用功。所谓的“事”是指入事。故本题选C

18.B【解析】1898;.r:611日,清木“自1'l维新”开始,其教育拈施们:戊仇八股考试、立京帅大学堂、书院改学堂等0:颁布近代学制是清未新政的内容,不属于“百日维祈"的教育改革措施。故本题选B

19.C【解析】1922年,“学校系统改革案”颁布,称为1922年“新学制”,又称“壬戊学制”。该学制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标准,规定:中学阶段实行选课制,高中阶段实行分和制。同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系统,以职业教育替代清末民初的实业教育,加重了职业教育在教育体制中的比重。该学制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任务,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故本题选C

20.C【解析”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体现了蔡元培对大学精神的解释,他认为,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但它不是研究某一家或某一派的学问,更不是研究被某些人指定的学问。A选项是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观点。B选项出自《大学》的“三纲领”。D选项也是蔡元培的观点,不过体现的是其教育独立的思想。故本题选C

21.C【解析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进一步控制学生,强化学校的训育,19383月,教育部公布《中等以上学校导师制纲要》,规定在中等以上学校推行导师制度。中等以上学校每一年级学生分成若干组,由校长指定专任教师一入为导师,学校设主任导师或训育主任一人,总领全校训导;导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业和身体,均应体察,做详细记录,按月报告给训导处和家长等。故本题选C

22.B【解析梁漱淏是我国现代著名思想家,乡村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建立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的分析以及中西文化的比较之上。中国原本是一个大的农业社会,中国的建设问题归根结底是“乡村建设“。乡村建设的实质是中国文化改造的问题。晏阳初虽然也倡导乡村建设运动,但他着重从开展平民运动入手。黄炎培、陶行知的关注重点不在乡村教育方面。故本题选B

23.D【解析杨贤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阐明教育的本质,在《新教育大纲》中指出“教育为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即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故本题选D

24.B【解析公元前8世纪以后,古印度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在此类学校中,教师被称为“古儒“。“拉比“是犹太教对教师的称呼。“书吏“是古代两河流域对寺庙中有关人员的称呼。”校父“是对苏美尔泥板书舍负责人的称呼。故本题选B25.C【解析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古希腊智者派确立了“三”,艺也就是文法、修辞学、辩证法;后来,柏拉图的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被称为“四艺“。二者加在一起就是西方教育史上著名的“七艺”。故本题选C

26.B【解析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教育豕。他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理论,认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井然有序的,都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明了、联合、系统、方法。故本题选B

27.D【解析法国大革命时期教育改革计划所体现的教育观念有: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主张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在教育内容和教师问题上实现世俗化、科学化。而D选项教育终身化的理念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提出的。故本题选D

28.B【解析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的教育家。他从民主主义的“泛智“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所谓“泛智”就是使所有的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从而使智慧得到普遍的发展。著名的论断有“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入““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这正体现了普及教育的原则。故本题选B

29.D【解析】1886年,日本政府颁布了《帝国大学令》《师范学校令》《中学校令》和《小学校令》,对各级各类学校做了一些调整和修正。《中学校令》中,将中学分为寻常中学和高等中学两类,为中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范口故本题选D

30.A【解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英国当局在19448月通过了《1944年教育法》,即《巴特勒教育法》,该法案确立和完善了中央与地方在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上相互合作的"伙伴关系”,结束了“二战”前英国教育制度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形成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国民教育制度      ,这一法案的通过决定了战后英国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故本题选A

31.D【解析美国教育家克伯屈在1918年提出了设计教学法。此教学法强调有目的的活动是设计教学法的核心,儿童自动的、自发的、有目的的学习是设计教学法的本质。设计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儿菹成为学习的主入,力求使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以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注重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加强了教学与儿童实际生活的联系。故本题选D

32.A【解析赞科夫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经过长期的实验,逐步形成了他的发展性教学理论。他认为,教学过程要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取得成效,主张班上所有的同学,包括最差的学生都应得到一般的发展。故本题选A

33.D【解析结构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是:强调教育和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智能发展;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主张学科基础的早期学习;提倡发现学习;教师是结构教学的主要辅助者。改造主义教育重视培养“社会一致”的社会精神,强调应该以社会问题为中心,教师应进行民主的、劝说的教育。要素才一义教有把拥有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永恒主义教育强调教育目的是要引出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认为永怕的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提倡通过教师的教学进行学习。故本题选D

34.A【解析裴斯泰洛齐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教育心理学化”含义:一是就教育目的或结果的意义而言,要求教育教学应使人固有的、内在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二是就教育教学的活动或过程的意义而言,要求教育教学应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协调一致,使儿童在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和道德情感等诸方面都处于主动的地位。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蓿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35.A【解析科尔伯格将人的道德发展水平分为三“水平六阶段“,三水平是指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其中前习俗水平(0~9岁)的第一阶段为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该阶段的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及严重程度;服从规范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还没有真正的准则概念,认为免受处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事都是坏的。题中小明因害怕受惩罚而认为偷东西是不对的,体现其处于这个水平的第一阶段。故本题选A

36.C【解析常见的认知方式差异主要有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冲动型和沉思型,分析型和综合型,整体型和系列型,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等。内控型与外控型是根据人的归因特点划分的一种人格类型,不属于认知方式差异。故本题选C

37.C【解析所谓认知结构就是编码系统,是“一组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别“。认知地图是头脑中形成的对环境的综合表象,包括路线、方向、距离,甚至时间关系等信息。统觉团是指一个观念的统觉不仅使这个观念成为意识的,且使它被意识观念的整体所同化。统觉团、认知地图、编码系统均是认知结构的形式,三者的共性为:均是心理层面的结构。学科基本结构则是外在的物化的结构系统,不属于心理层面结构。故本题选C

38.B【解析负强化主要是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也被称为逃避制约或逃避惩罚的反应。学生被点名是一种厌恶或不愉快的感觉,当他发现坐后排并趴在桌上会规避这种厌恶感觉时,他的这种行为受到了强化,故越来越多地呈现出来。这种高频行为的发生是为了规避厌恶或不愉快的刺激,因此其发生属于负强化。正强化是指给予愉快刺激增强反应频率。惩罚是指给予厌恶刺激导致行为频率下降。塑造是采用正强化的手段,一旦所需的行为出现,就立即给予强化,以至达到一种新行为为止。故本题选B

39.D【解析”知识是外部现实在人脑中的表征“是信息加工理论的主张。信息加工理论将人脑视为像计算机系统一样的系统,认为所谓知识就是外部信息输入人脑以后的一种表征。信

息加工理论假定信息或者知识是事先以某种形式存在的,个体必须自先接受它们才能进行认知加工。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社会相互作用、文化在个人知识建构中的重要作用。激进建构土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感觉被个体被动地接受,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起来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蓝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故本题选D

40.A【解析知识的表征指知识在头脑中的表现形式和组织结构,包括概念、命题、表象、图式和产生式。图式是指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是对范畴的规律性做出编码的一种形式。图式包括物体图式、事件图式、动作图式和文本图式四种类型。其中,物体图式是关于物体的形状、特性、结构等信息的图式;事件图式是关于各事件发生的过程及过程间关系的图式;动作图式则是有关动作产生的顺序、力量、幅度、方式等程序性信息的图式;文本图式是指文章的结构或组织形式。命题是意义或观念的最小单位,用于表述一个事实或者描述一个状态,如狗是一种动物。表象是入们在头脑中形成的与现实世界的情境相类似的心理图像,如对狗的印象。产生式包含了“如果某种条件刺激满足,那么就执行某种动作”的知识,例如:如果狗咬我,我就跑。题干所示显然属于图式中的物体图式。故本题选A

41.D【解析形式训练说是早期的迁移理论。它主张迁移要经过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才能产生,认为通过一定训练,可以使心智的各种官能得到发展,从而转移到其他学习上去。形式训练说在本质上属于一般迁移。一般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故本题选D

42.D【解析加涅的学习分类包括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及解决问题的学习。辨别学习即学会识别多种剌激的异同并对之做出不同的反应;概念学习是对刺激进行分类时,学会对一类剌激做出同样的反应,也就是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反应;规则学习是指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高级规则学习则是在规则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去解决问题。题干所示显然是在了解了规则以后进一步运用规则解决了更高一级的问题,属于高级规则学习。故本题选D

43.A【解析“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掌握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拟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是个体调节自己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各种认知活动的高级认知技能。故本题选A

44.D【解析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有效的问题解决是以丰富的某一问题领域的知识存储为基础的。专家与新手的区别在于,专家具有庞大的知识储备和独特的知识组织方式。故本题选D

45.C【解析抑制效应是指观察者由于看见榜样得到惩罚的结果而引起的反应倾向减弱。题中的违纪学生在周围同学的影响下,自己原来的违纪行为减弱,也就是所谓的“抑制效应”。故本题选C

二、辨析题(每小题15分)

46.【答案要点错误。

“人是教育的产物”的观点表示人是由教育生产出来的,是一种外砾论的主张,过分夸大了教育对入的发展的作用。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种,主要包括遗传素质、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因此,人不是任何一种力量的单独产物,而是遗传素质、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等多种因索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因此,题干中的观点一方面忽视了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忽视了人在自身发展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仅仅强调教育在入的发展中的作用,以偏概全,过分夸大,是错误的。

47.【答案要点错误。

题干中的观点将解决问题的能力看作一种不可分的单一能力,认为这种能力可以通过系统的心理训练得到加强。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已经确认,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多种子技能构成。如果不去有效地教会这些子技能,并对这些子技能进行概括、协调和整合,那么这种忽视学生对于知识、技能、方法的掌握,而一味追求普遍的、一般的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方法,便只能是一种幻想。培养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是进行专门训练,还是结合学科知识进行训练,目前尚有争议,但较多的研究结果支持结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来进行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故题干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48.【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所谓样本容昼就是指所抽取的样本数量的大小。在教育研究中,要求抽样时抽取合理的样本容量。一般来说,样本容量与样本代表性呈正相关,大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研究结果更具有一般性和可信性。

但在买际的操作中还需要考虑多力面的因素:①研究的不同类型;②预定分析的精确程度;③允许误差的大小;④总体的同质性;⑤研究者的时间、人力和物力:⑥取样的方法等。例如,在同质化水平高的清况下,无须过大的样本容量;在差异化水平高的情况下,需要考虑大的样本容最,否则代表性不够。

另外,不能绝对地理解“样本容量越大越好”;不能绝对地按照比例取样。有时,样本容噩太大,反而会给研究带来许多困难与不便,也可能造成更大的研究误差。在取样研究中,应根据研究对精确程度的要求和研究者在时间、人力和物力上的可能性,确定合理的样本容蛋,而不是一味追求样本容量的增大。此外还要避免取样的偏见。

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

49.【答案要点

1)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认为知识只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是不断发展的,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和情境性。

2)在学习观上,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相反,学习者要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所代替。

3)在学生观上,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兴趣、需要等对意义建构的影响,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4)在教学观上,建构主义强调帮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真实情境中,通过操作、对话、协作等进行意义建构。由于知识的动态性和相对性以及学习的建构过程,教学不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发出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以促进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教学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推理、分析、鉴别等高级思维活动,同时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处理信息的工具以及适当的帮助和支待,促进他们自身建构意义以及解决问题。

50.【答案要点

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主要体现在:

1)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人的主体意识是人对自我的主观能动性的认识。教育正是通过对入的智力、能力、品德的培养而提高人对自我的认识。

2)促进入的个体特征的发展。人的个体特征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3)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人的个体价值是通过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的大小来衡量的,入越有知识、能力和道德,越能展现其生命的价值。而教育能够使人慈识到生命的存在并努力追求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赋予入创造生命价值的信心与力量。

51.【答案要点

1)墨家代表了“农与工肆之人”的阶级立场,提出了代表小生产劳动者思想和利益的一种理论体系,这种特点也天然地反映到了教育主张上。

2)强调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慧义,将实行教育看成“爱人”“利人"的重要内容与表现;同

样强调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提出“素丝说”;还强调社会、政治、经济等大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作用。

3)以“兼士”为培养目标,这种人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提出“兼士”必须同时具备的三项标准:“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4)注重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其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上,突破了儒家“六艺“教育的范畴,有进步意义C

5)强调主动和创造的教育方法以及实践、量力和“志功合一“。

52.【答案要点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科学教育运动包括两个方面:“科学的教育化”与“教育的科学化”。

1)“科学的教育化”即要求让科学知识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大科学在学校教育内容中的分量,“科学“一词一般限于近代自然科学课程。

在提倡科学知识教育化的同时,也开始关心如何进行科学教育的问题,主要是提出了这样的一些观点:科学的教育不能只注意知识的灌输和死记硬背,而应注意实验启发、理解;科学教育不光是传授知识,还应该养成一种科学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等。

2)“教育的科学化”就是提倡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管理教育。教育的实施必须以教育理论和科学的研究为根据,教育理论研究又必须运用调查、测验、测量、统计、实验、观察等科学方法进行。在1921年前后,教育界掀起了一次推广教育调查、教育测量、心理测验的高潮,这都是教育科学化的反映。

53.【答案要点

定量分析中的数据描述,主要用于特征分析,是通过一些概括性量数来反映数据的全貌和特征。常见的量数类型有:

l)栠中單数。研究数据中入部分数字趋向于中间某一,,的气趋势,门艾中趋势,代表集中趋势们量数叫栠中匮数。集中量数包拈中数(中位数)、众数、几何斗均妏和葬术平均数等。

2)差异噩数。研究数据中数字存在的差距和离散程度,叫离中趋势,代表一组数据

资料差异悄况或离散程度的投数叫差异量数。差异扭数一般包括全距、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等。

3)地位量数。反映原始数据在所处分布中地位的量数。如标准分数、百分等级分数、T分数等。

4)相关系数。表明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量数。如积差相关、等级相关、质量相关(点二列相关、双二列相关)等。

(考生任意选择以上三种量数即可。)

四、分析论述题(每小题30分)

54.【答案要点

1)教育内容。

本案例的主题是张亮及其班级境遇,显然张亮因自身情况在班级存在不好的境遇。班主任华老师为有效改善张亮的境遇召开了一次班级讨论会。教育内容包括:

①开宗明义地指出班级里存在严重的问题,即张亮同学的自身悄况以及在班级中的不好境遇。

②指出有些人之所以行动不自如是因为他们得过某些疾病,让学生们从侧面了解张亮行动不自如的原因。

③引导学生们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一—假如自己是一个残疾入的处境和心情;引导学生们逐步反思自己的行为,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发言”的方式,给学生一个引子,让这个引子在学生群体中“生根开花”,使学生们都展现出后悔、难过、向善的心理和行为。

2)教育方法。

①采用了讨论法。组织班级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共同发言、共同启发、共同学习,让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②采用了启发引导法。老师全程并没有说教,没有啋噤不休地去教导,而是抛出一个话题,让学生们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向善发展。

③采用了换位思考(移情理解)的方法。老师没有直接说“你们不对,你们不应该怎么样”之类的生硬话语,而是引导学生们思考“假如你是这类入,你会是什么样“,让学生们设身处地地换个角度来思考张亮的处境。

3)帅生关系。

根据案例师生的表现,可以判断该班级的师生天系是-种民;丁平笘、和诸亲密、共享共创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

①班主任华老师发现了玑级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并没有直接通过教师的权威来教训学生,

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而是运用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启发学生,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自由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充分展现了教师管理班级的民主取向和学生们自由平等发言的权利。

②教师全程讲话与引导不品不火,充满了关爱,充满了感情;学生们也都展现出各自的善良本性,体现出班级里和谐亲密的氛围。

③教师组织的这场讨论会并不是教师一个人在发言,而是教师和学生各抒己见。最后老师也没有做任何总结,但学生们都领会到了应该改善张亮的境遇,主动帮助张亮同学,并且在第二天就开始帮助他,以后也得到了很好的维持。这体现了班集体共享共创的特点。

55.【答案要点

1)二者的不同点。

①意大利人叉主义教育具有较强的世俗性,而北欧人义主义教育则十分强调宗教虔诚与道德的价值。

以上是关于“2009年311教育学综合真题答案解析(启航版)”的相关资讯,想要更详细了解更多考研培训机构的相关情况,可以咨询咱们在线客服老师!

预约试听

提交后咨询老师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