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15 栏目:复习备考
第四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人的身心发展特点
1,顺序性
2,阶段性
3,差异性:如有的早慧,有的大器晚成
4,不平衡性
二、人的身心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①顺序性决定了教育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
②阶段性决定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应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③不平衡性决定教育活动要善于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关键期)给予合适的教育;
④差异性决定了要因材施教;
三、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1,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单因素论有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等;二因素论是指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三因素论是凯洛夫在《教育学》中所持的观点,包括遗传、环境和教育三方面;四因素论是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心理;五因素论则是在四因素论基础上加上反馈因素;
2,内发论与外铄论:持内发论的多是性善论者、遗传决定论者和成熟论者,如卢梭和格赛尔(同卵双生子爬梯试验);持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有华生、荀子和洛克等;
3,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关注两者的相互作用与转化以及各自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四、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①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学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②具有可塑性;
③其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的身心发展特点;
④其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遗传决定论(或先天决定论、血统论)代表人物是英国人类学家高尔顿等;
⑤遗传素质对人发展的影响的大小与其本身是否符合常态相关。
五、环境极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因素是指那些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是华生;
六、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一)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
1,个体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过程,教育对个体个性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个体主体意识、个体特征的发展和个体价值的实现三方面。
人的主体意识可以看成是人对自我的主观能动性的认识,教育正是通过对人的智力、能力,品德的培养而提高人对自我的认识;
人的个体特征是指人的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人的个体价值归根结底是通过他在社会生活中发货作用的大学来衡量的,人越有知识、越有能力、越有道德,便越能展现其生命的价值,而教育能够使人意识到生命的存在并努力追求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富裕人创造生命价值的信心和力量。
2,个体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即由自然人、生物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教育对个体社会化的作用体现在促进个体的观念社会化、智力和能力的社会化及职业和身份的社会化三方面;
个体观念社会化,就是个体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个人体质与能力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学校教育对个体智力与能力的指导、规范和促进作用是任何其他因素都无法比拟的;
个体的身份是个人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同伴群体、大众传媒、职业组织、社区等。
(二)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其有效发挥条件
1,学校教育
其基本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的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规定者人的发展方向,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给人较多的正面影响;
②学校教育给人的教育比较深刻、系统和全面;
③学校中有受过专门培训的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学校教育法会主导作用的条件在于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和学生家庭、社区和其他社会力量的支持。
3,学校教育的主要作用有效发挥条件
(1)受教育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①只有外部环境的客观要求转化为个体自身的需要,才能发挥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②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广度和深度,主要取决于其资深的主观能动性的高低。
③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人不仅能反映客观环境,而且也能改造客观环境以及促进自身的发展。
(2)教育自身环境。
(3)家庭环境的效应。
(4)学校不能越社会条件,高于社会之上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5)社会发展情况。
以上是关于“《教育学原理》考研大神笔记:教师与学生(第四章)”的相关资讯,想要更详细了解更多考研培训机构的相关情况,可以咨询咱们在线客服老师!
提交后咨询老师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