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学校 > 考研自习室 > 《教育学原理》考研大神笔记:课程(第八章)

《教育学原理》考研大神笔记:课程(第八章)

时间:2024-05-19 栏目:复习备考

第八章 教学

一、教学概述

1,教学

教学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之下,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养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2,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

①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

②智育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主要是通过教学来完成的;

③教学与上课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3,教学的主要作用与任务:

1)教学的主要作用是

①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途的形式;

②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2)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①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②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③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来完成的;

③教学与上课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

(一)教学理论概述

1,学习理论及其教学理论的关系

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它主要描述的是人或动物学习的性质、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因素;

课程理论主要研究教学内容的设计、编制和改革,教学理论主要研究如何促进学习,学习理论是描述性的,教学理论既是描述性的又是处方性的。

2,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的关系

3,数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形成,我国古代儒家思孟学派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系统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在西方,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中提出了著名的形式阶段理论,即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2)教学理论发展的脉络。后来赫尔巴特的理论体系为其弟子席勒和莱因所补充与修改,把赫尔巴特的教学四阶段改造成五阶段,即准备、提示、联想、系统与方法,形成了赫尔巴特学派的教学理论,其发展取向有哲学取向(在我国和苏联盛行)和心理取向(美国)两种;

(二)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1,行为主义(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1)关于教学目标。认为教学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特定的反应,所以教学目标越具体越精确越好,突出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

2)关于教学过程。包括①具体说明最终的行为表现,确定目标行为;②评价行为,观察并记录行为发生的频率;③安排相倚关系,选择强化物和强化安排方式;④实施方案,安排环境并告知学生具体要求;⑤评价方案,测量想得到的行为结果;

3)关于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法,原则是自定步调、小步子、积极反应和及时反馈;

2,认知主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

1)关于教学目标,认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2)关于教学过程,包括四个原则,即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

3)关于教学方法,发现法;6.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4)关于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序列原则,强化原则。

3,人本主义(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

1)关于教学目标,培养变化开放的、灵活的和适应性强的人,学会怎样学习并且因而能不断学习的人,最终使学生完成自我实现,即人的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形成;(2)关于教学过程,包括五个阶段:确定帮助的情景→探索问题→形成见识→计划和抉择→整合;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促进者、服务者、帮助者的角色,而不是作为指导者角色;

3)关于教学方法:意义学习,包括四个要素,即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渗透性的;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

4)关于师生关系,认为教师作为促进者应具有真诚、接受、理解的态度品质;


三、教学过程

(一)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

1,是一个教师教、学生学的共同的双边活动,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2,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过程(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制约性);

3,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

4,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5,是一个多层次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2,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

1)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

2)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提高;

3)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

4)防止之专注知识传授或搞纯思想教育的倾向。

3,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

1)能力的提高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能力的发展;

2)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能力;

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倾向。

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1)非智力活动依赖于智力活动,并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

2)按教学要求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才能有成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校有效学习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

(三)教学设计

1,定义。一般又成为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的系统开发,是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确定,以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开发过程。

2,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3,教学升级的模式

教学分析模式;目标模式;过程模式


四、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概述

1,概念: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并未达到一定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的模式化的教学活动结构;

2,特点:①简略性②针对性③操作性④发展性⑤稳定性;

3,教学模式的结构:通常包括了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五个因素。

(二)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

1,程序教学模式(与行为矫正有关):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指导理论是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独立地学习,能适应个别差异,由于采用小步子的方法,复杂的课题可以化难为易;它的缺陷在于,只管学生学习的结果,不能判断学生理解的深浅和是否进行创造性思维,不适合用于技能训练和艺术学科,缺少师生间,同学间的人际交往;

2,发现教学模式:倡导者是布鲁纳;

这种教学模式的目标是要使学生把握探究性思维的方法,它要求学生通过发现(严格地说是再发现)的步骤去进行学习;发现教学的过程可分为①创设问题情境;②利用材料,树立假设;③验证假设④做出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维持学习积极性;对教学情境的设置要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教学方法主要是启发式;因此该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过程,注重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和信息提取;其优点在于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可以促进有意义接受学习,有助于所学知识的保持记忆,实现知识迁移和运用,发掘学生的智慧潜能。

3,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布卢姆创立;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是围绕单元展开的,其基本的程序为定向、单元掌握、形成性测验、终结性测验;其实施步骤可分为①准备阶段,包括掌握的界定、教学目标的界定、课程编制、教材组织、试卷设计与准备,以及与此相一致的完备的教学计划,反馈/矫正程序和非掌握者的学习方案;②学习方法指导阶段,在进行正式教学前,教师需对学生进行程序与方法的指导③实施阶段,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单元形成性测验,在学期结束时对全班同学进行终结性测验评价。

4,暗示教学模式:代表人物是洛扎诺夫;

该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暗示原理,即让学生在接受暗示中学习;暗示教学使形象的和抽象的内容同时作用于学生,学生的大脑两半球同时得到利用;使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发挥作用,处于精神轻松状态下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有利于激发一个人的超强记忆力;其实施原则主要有①愉快而不紧张的原则;②有意识和无意识统一的原则;③暗示手段相互作用的原则;其特点在于让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运用暗示、联想、练习和音乐等综合手段、方式,诱发学生学习需要和兴趣,使大脑两半球协调活动,有意识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相结合,形成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充分发挥学习潜力,提高教学效果;

5,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代表人物是罗杰斯;

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一个促进者的作用,教师通过与学生建立融洽的个人关系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强调教学过程是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标,包括五个阶段,即确定帮助的情景→探索问题→形成见识→计划和抉择→整合;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促进者、服务者、帮助者的角色,而不是作为指导者角色;

(三)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

1,传递接受式。

1)指导思想: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以及苏联洛夫等人。

2)目标:使学生掌握系统知识,促进其发展,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3)基本结构: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运用;检查。

2,自学辅导式。

1)指导思想:又称自学指导式(简称自导),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模式。

2)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教学指导思想,在实践、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3)基本结构:提出要求,呈现自学内容;学生自学;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启发答疑;练习运用;及时评价;系统小结。

3,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1)指导思想: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目标: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思维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3)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形成假设;收集资料、分析整理;验证假设、形成结实;组织结论、展示交流;评价结果、反思探究过程。

4,示范模仿模式

1)指导思想: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进行参与性的练习而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

2)目标:训练行为技能;

3)基本结构:定向-参与性训练-自主练习-迁移

5,引导发现式

1)指导思想: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思维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吸取了杜威、布鲁纳等人所提倡的问题假设推论验证程序;

2)目标:培养学生的贪心求知、概括归纳的能力

3)基本结构:问题-假设-验证-总结提高。

6,情境陶冶式。

1)指导思想: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吸取了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理论;

2)目标:使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状态下,高效率、高质量地掌握所学内容,并且在情感和思想上受到触动和感化。

3)基本结构:创设情境-感受情境-总结转化。


五、教学原则

(一)概念及确定依据

1,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是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反映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过程的规律性,体现了教学目的的要求,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2,确立依据:社会的依据、人的依据、教学自身的依据;

(二)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这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体现了我国教学的根本方向。同时这也是知识的思想性、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的反映;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3,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4,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循序渐进原则,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6,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以上是关于“《教育学原理》考研大神笔记:课程(第八章)”的相关资讯,想要更详细了解更多考研培训机构的相关情况,可以咨询咱们在线客服老师!

预约试听

提交后咨询老师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