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学校 > 考研自习室 > 431金融学综合知识梳理——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431金融学综合知识梳理——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时间:2024-04-19 栏目:复习备考

                                             11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信用货币
存款货币的创造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总体评价


一、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信用货币
(一)现代的信用货币
1
、最早的典型形态是银行券;硬币的发行通常统一于中央银行,也属信用货币
2
、银行活期存款(活期存款的种种不同的名称)
3
、定期存款和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
4
、所有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货币,除钞票和硬币外,IMF概称之为“存款货币”
(二)信用货币与债权债务网
1.
信用货币流通是与信用关系全面覆盖经济生活紧密相关的
2.
现代经济债权债务的网络中进行运作,用信用支付工具实现债权债务的消长和转移势所必然
3.
债权债务是以一定的文书形式来体现并具备法律规范的形式;银行信用文书,自然而然地成为代替贵金属流通的理想货币形态


二、存款货币的创造
(一)现代银行创造货币功能
1.
银行在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和组织互结算的基础上,发展了发行银行券和创造存款货币的功能
2.
银行券的发行逐步集中于中央银行;现代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体现为创造存款货币
(二)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1
、原始存款,是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现金存款以及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及再贷款资金形成的存款
2
、派生存款,是指由银行的贷款和投资活动而衍生出来的存款
3.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的区别
来源不同,原始存款属于基础货币,来源于中央银行;派生存款由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直接创造,来源于商业银行
与基础货币的关系不同,原始存款是流通中的现金向存款货币转变,不引起社会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派生存款的变动直接影响社会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二者的地位不同,原始存款决定派生存款
(三) 铸币制度下存款货币派生过程
1.
A银行吸收到客户存入10 000元铸币;根据经验,保存相当于存款额20%的铸币即足以应付日常提取铸币需要。那么,A银行即可把8 000元铸币贷给乙。A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2.
乙将8 000元铸币支付给丙,丙把铸币存入自己的往来银行B,按照同样的考虑,B银行留下20%的铸币即1 600元,其余6 400元铸币贷给客户丁。这时,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3.
如此类推,从银行A开始至银行B,银行C,…,银行N,持续地存款贷款,贷款存款,则产生这样的结果:
4.
这里有:⑴原始存款R、⑵贷款总额L、⑶经过派生后的存款总额(包括原始存款)D、⑷必要的铸币库存对存款的比率r,这四者的关系可表示
(四)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
1.
类似于库存铸币的准备
银行对于吸收的存款要准备一部分银行券,以保持存款的客户提取现金
支票结算中银行之间的应收应付差额则已完全不需要用银行券结清,只需要通过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进行划转
2.
各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称作准备存款
由国家规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对该银行所吸收的存款总额的比率,为法定准备率
超过法定比率部分为超额准备率
3.
一个无现金的支付流转模型下,存款货币创造
“原始存款”来源:
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
客户收到一张中央银行的支票——比如由国库开出的拨款支票——并委托自己的往来银行收款
也可能是客户向存款货币银行出售外汇并形成存款,而银行把外汇售与中央银行并形成准备存款
派生存款的过程
举例
⑴假设A银行的客户甲收到一张中央银行的支票,金额为10 000元;客户甲委托A银行收款。从而A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增加10 000元,而甲在A银行账户上的存款等额增加10 000元。
A银行吸收了存款,从而有条件贷款。设法定准备率仍为20%,则A银行针对吸收的这笔存款的法定准备金不得低于2 000元。如果A银行向客户乙提供贷款,按最高可贷数额是8 000元,则A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
⑶当乙向B银行的客户丙用支票支付8 000元,而丙委托B银行收款后,A银行、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

B银行在中央银行有了8 000元的准备存款,按照20%的法定准备率,则它的最高可贷数额为 6 400元。向客户丁贷出6 400元后,则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
⑸当B银行的客户丁向C银行的客户戊用支票支付6 400元的应付款,而客户戊委托C银行收款后,B银行、C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
C银行在中央银行有了6 400元的准备存款,按照20%的法定准备率,则它的最高可贷数额不得超过5 120元。如向客户贷出,则C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
⑺当C银行的客户己向D银行的客户庚用支票支付6 400元的应付款,而客户庚委托D银行收款后,C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
⑻如此类推,存款的派生过程.
⑼存款货币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状况.
4.
派生存款模型
用ΔD表示包括原始存款在内的经过派生的存款增加总额,ΔR 表示原始存款或准备存款的初始增加额,rd 表示法定存款准备率,则三者关系.
(五)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
1.
存款货币创造的两个必要的前提条件
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
2.
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
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其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也称为派生乘数,它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
这里的 K 值只是原始存款能够扩大的最大倍数,实际过程的扩张倍数往往达不到这个值
3.
活期、定期存款与创造乘数
4.
现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
客户会从银行提取现金,从而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出现所谓的“现金漏损”。现金漏损额与活期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
DCc•D C /C代表现金漏损额,用 c 代表现金漏损率, c=用
设定包括现金的情况下,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为
5.
超额准备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
银行实际持有超过法定要求的准备金,称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与活期存款总额的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以 e代表。这时,银行的初始准备为:
完整的存款货币创造乘数.


三、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一)现金投入流通过程
1.
现金进入经济生活的渠道是存款货币银行的客户从自己的存款账户提取现金。
2.
存款货币银行,存入的现金满足不了提取现金的要求,则必须从准备金账户提取现金
3.
存在于流通过程中的现金,就是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上提取现金形成的
(二)现金增发与准备存款的补充
1.
现金发行与现金回笼
现金发行=存款货币银行提取的现金多于存入的现金,是现金发行量的增长
现金回笼=存款货币银行存入的现金多于提取的现金,是现金发行量的减少
2.
现金的发行都是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长
3.
准备金存款必须得到补充
当现金的增发是必然趋势时,意味着存款货币银行从准备存款账户不断地提取现金,准备存款相应下降
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准备存款必须不断地得到补充
(三)准备存款的补充必须有中央银行的支持
1.
要使存款货币银行整体的准备存款总额增加,必须有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增加
2.
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补充准备存款的途径:
向中央银行再贴现和直接取得贷款
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债券
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
3.
在补充准备金存款过程中,中央银行一方面积累了自己的资产;而另方面则形成两大负债项目
不断补充、不断提取现金的准备存款余额
由一笔笔现金漏损所累积形成的流通中现金
4.
央行的支持有无限制:从客观经济过程来说,对央行约束则是强有力的
存款货币银行不需要补充准备存款,中央银行有能力也无从发挥
强行支持无限制的货币创造,则会促成通货膨胀。
(四)货币乘数
1.
基础货币,对于创造信用货币来说,“存款准备”与“流通中货币”这两者缺一不可。因而统称为基础货币,或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之为“准备货币(reserve money)
2.
基础货币的构成的表达式:
B = R
C
式中,B为基础货币;R为存款货币银行保有的存款准备金(准备存款与现金库存);C为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3.
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相比,其比值称之为货币乘数。用MS代表货币供给,B为基础货币,m为货币乘数,则有:
MS = m
B
4.
基础货币CR与货币供给量CD的关系:
5.
相应的代数表达式:


四、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总体评价
(一)最节约的货币制度
1.
节约了货币材料。现代信用货币中的钞票和硬币是用纸或贱金属制造的,存款货币本身只不过是银行账户上的一个数字,而电子货币,更是极大的节约
2.
节约了有关货币流通方面的费用
3.
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可以减少货币需要量
(二)双层次的货币创造结构
1.
第一个层次——创造存款货币的存款货币银行:
创造存款货币是由无数银行,在不同时点和地点上,通过自我约束机制分散地决策的
正是分散决策,才有可能针对千差万别的需求机动灵活地供给货币
而自我约束机制则使它们认真地对客户所提出的需求进行评价和筛选
2.
第二个层次——中央银行
每一笔存款货币的创造都合理,并不等于创造的存款货币总量必然符合经济的客观要求
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则可解决全局均衡的问题
(三)联结微观金融与宏观金融的关节点
1.
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是金融的微观方面向金融的宏观方面过渡和金融的宏观方面向金融的微观方面过渡的关节点。
2.
信用货币创造,都是公司、公众、政府机构为一方和存款货币银行、中央银行为另一方,环绕一笔一笔具体的货币存、取、借、贷,所进行的诸多微观经济行为的过程
3.
经济行为主体的微观金融行为却为经济生活连绵不断地提供了流通中的货币。流通中的货币——构成货币供给,从而关系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对比,构成宏观金融问题的核心,导出了宏观经济的结果
4.
当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失衡,从而客观经济生活从金融的宏观方面提出调整要求时,其实现也不能绕过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即只能透过利益机制影响参与金融行为的诸多微观经济主体,并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改变宏观均衡状态的。当然,在非常时期可有非常措施。
5.
只有了解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才能具体理解金融微观方面与金融宏观方面的连结。


本章思考题
1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区别与联系。
2
、派生存款乘数与货币乘数的内在联系。
3
、如何理解现代货币创造机制是联结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的关节点。

以上是关于“431金融学综合知识梳理——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的相关资讯,想要更详细了解更多考研培训机构的相关情况,可以咨询咱们在线客服老师!

预约试听

提交后咨询老师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