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学校 > 考研自习室 >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笔记(第三章)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笔记(第三章)

时间:2024-12-11 栏目:复习备考

启航考研网整理了周三多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的考研笔记,报考管理科学系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管理原理的特征

一: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指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真理,它是现实管理现象的抽象,是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与概括

  1:客观性    2:概括性     3:稳定性    4:系统性

二: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制,避免盲目性    2:有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

  3: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经

第二节   系统原理

一:系统的概念

  是指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二:系统的特征

  1:集合性。这是系统最基本的特征。一个系统至少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系统构成。

  2:层次性。系统的结构是有层次的,构成一个系统的子系统和子子系统分别处于不同的地位

  3:相关性。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就是系统的相关性

三:系统原理要点

  1:整体性原理——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佳

  2:动态性原理——系统作为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其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

  3:开放性原理——明智的管理者都应当从开放性原理出发,充分估计外部与本系统的联系,努力扩大本系统从外界吸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4:环境适应性原理——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外界不断发生联系的

  5:综合性原理——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

  2个含义 a:系统目标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b:组织的产品是综合而制造的

第三节  人本原理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20世纪末管理理论发展的主要特点主要观点:

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一) 要素发展阶段——泰罗“科学管理”阶段

  早期的管理理论基本上限于把劳动者视为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泰罗之后的几十年中所有对劳动和劳动力的研究大多都未摆脱把人视为机器附属物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二) 行为研究阶段——马斯洛、赫茨伯格等

  二战后,一部分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开始意识到劳动者的行为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质量和成本。劳动者的需要是多方面的,经济需要只是其中的一种。

(三) 主体研究阶段

  70年代以后企业界逐渐意识到职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逐渐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两种不同的途经

  1:高度集权,从严治厂,依靠严格的管理使得企业目标统一,行动一致,从而实现高的工作效率。

  2:适度分权,民主治厂,依靠科学管理和职工参与使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联系在一起,使职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自觉努力的奋斗,从而实现高的工作效率。

  两种途经的根本不同之处:a:前者职工处于被动地位,职工是管理的客体

  b:后者职工处于主动地位,职工是管理的主体

三: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1:企业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研究市场需求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据此确定企业的经营和产品发展的方向。

  2:企业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提高设备和材料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

  3:企业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研究企业的消费者

  总结: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第四节  责任原理

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挖掘人的潜能的最好的办法是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1:职责的界限要清楚    2:职责中要包括横向联系的内容    3:职责要落实到人

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任要合理

  一个人对工作是否能做到完全负责取决于三个因素

  1:权限 :实行任何管理都要借助于一定的权力,没有一定的权力任何人都不可能对工作实行真正的管理。

  2:利益:完全负责意味着要承担风险,任何的管理者在承担风险的同时都要对收益进行权衡。这种利益不仅仅是物质利益,还包括精神利益。

  3:能力:能力是完全负责的关键因素。

  职责和权限、利益、能力之间的关系遵守等边三角形

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第五节   效益原理

  效益——管理的永恒主题。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一:效益的概念

  效益、效率、效果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效果: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

  效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联系

  效益: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管理,可从社会和经济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比社会效益直接、明显,可有效度量;社会效益则难以计量,只能借助于其他形式来间接考察

二:效益的评价

  不同的主体可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所以效益的评价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不同的评价和标准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不同的评价都有它的长处和不足,应配合运用,以求获得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

三:效益的追求

  1: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而得到表现的。

  2: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题管理思想正确与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3:追求局部效益必须同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 

4: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

  5:建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

第六节   伦理原理

  伦理——是指导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在当今世界,一个组织要维持足够长的生命力,不仅需要遵守法律,还需要遵守伦理规范或讲究伦理。对于伦理的重视,有助于经济组织取得较高的经济利益。

  一:伦理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1:强生公司1982年案例     2:美国埃可森公司1989年案例

二:伦理的特性

  1:非强制性——伦理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起作用,体现了自觉性和内在性

  2:非官方性——伦理是约定俗成的,不需要通过行政命令或法定程序来制定

3:普适性——所有人都受伦理的指导、调节和约束        

4:扬善性

三:伦理与法律的关系

  伦理和法律在内容上相互渗透。伦理是不成文的法律,法律是最低程度的伦理。伦理和法律在作用上相互补充。伦理可以引导人们遵守法律,而法律可以作为维护伦理的威慑力量

四:伦理与效益的关系

  企业的伦理经营不仅使除所有者之外的利益相关者(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者、竞争对手、社区和政府)的利益得到不同程度的增进,而且使企业自身的效益得到提高。

  1:企业的伦理经营意味着企业注重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需付出一定的成本

  2:伦理与效益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

  3:历史证明效益和伦理具有兼得的可能性



以上是关于“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笔记(第三章)”的相关资讯,想要更详细了解更多考研培训机构的相关情况,可以咨询咱们在线客服老师!

预约试听

提交后咨询老师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