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学校 > 考研自习室 > 中国教育史专题四:科举制度

中国教育史专题四:科举制度

时间:2024-03-29 栏目:复习备考

中国教育史专题四科举制度

科举制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

科举制度的沿革

科举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存在一个漫长的过程。科举制度是从汉代的察举制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发展过来的以隋炀帝创建进士科作为其正式产生的标志。科举制度在唐朝得到完善宋朝得到加强明清时期发展到了极致即八股取士在清末的1905年被清政府废止。

1.隋唐科举制度的确立和完善

隋炀帝时期明确提出十科举人的科目其中一科文才秀美即是进士科。进士科的开始标志着科举制正式产生。到了唐朝一面扩建校舍确保科举取士的数橇和质最一面开科取士学校科举并事。武则天轻视学校教育却重视科举取才开创了殿试先河武举先例和糊名考试法。唐玄宗励精图治调整学校教育和科举制的关系使两者健康发展。科举由吏部移至礼部主管加强了中央领导。开元二十九年设道举来选拔通道人才。天宝年间科举制中大部分的考试科目已经确定考试的内容基本以儒家经典为主考试的形式业已定型科举已经发展成为完备的选士制度。

2.宋代科举制度的强化

与唐代相比宋代科举制度在规模和制度上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具体表现为第一地位提高。宋初废止了两汉以来的察举制度视科举为取士正途。

第二规模扩展。宋太宗即位后开始大幅度增加录取名额此后每届大体维待三四百名的录取规模。

第三内容改革。王安石变化时废除帖经墨义诗赋等传统科目改试经义专用《三经新义》取士。

第四时间变化。宋神宗将科举改为三年一试此后成为定制。

第五严密立法防止作弊。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眷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

3.明清科举制度的发展与八股取士

明清科举制度进入鼎盛时期科举考试重视进士一科。明清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采用八股文取士即考试采用排偶文体成为八股文。它有固定的格式和清规戒律有不少繁复而苛刻的要求每篇文章由八个部分组成专取《四书》《五经》内容命题内容诠释必须以程朱理学的注释为标准不得自由发挥。

4.清末科举考试的改革和废除

清末统治者为了缓和人民的不满情绪维护其封建统治1901年开始推行新政"'陆续颁布了一些改革法令其中就包括改革和废除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从改革到废除共经过三个步骤第一步改革科举内容废八股改策论废武试第二步递减科举中额第三步科举制度完全废止。

19058月清政府下令自丙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停止工作。至此自隋朝起实行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完全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旧的取士制度在形式上宣告结束中国教育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科举制度在中国长期存在的原因

科举制度在中国社会长期存在是有重要原因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拔人才的需要

科举制度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发展而来的。随着士族势力日益膨胀中正官几乎全部被盘踞朝廷的士族大官所垄断而品第士人的标准也开始专讲家世门第了这使国家无法选拔到所需的人才。而科举制度比较详明严密地开创了考试取士的制度具有一定的客观标准这使一般出身低微的知识分子有进入仕途的机会选拔了某些有才干的人能帮助封建统治者网罗到一批中下层知识分子。

2.统一中央集权的需要

九品中正制逐渐发展为巩固门阀世族制度的工具容易使士族把持以防造成政治上的四分五裂。科举制度的采用把官吏选用的大权集中到了朝廷由中央统一来行使这就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

3.禁铜思想的需要

科举及第后的荣耀刺激了中低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追名逐利争相参加科举考试。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因此士子要想科考成功取得官职就必须研习儒家学问科举考试有统一标准尤其是明清实形八股取士因此士子还要去适应这些标准这就起到了统一和禁铜思想的作用。

4.麻痹知识分子的需要

科举考试表面上看来是十分公平的任何人只要读好书就有资格应考做官。但是除少数人通过科考成功外对大多数人来说科考是终生追求而不可得的为了谋求生活出路大批知识分子将终生精力消磨于科场考试中这实际上是掩饰官僚政治的阶级本质吸引全社会的知识分子只知读书不问世事是麻痹封建知识分子的手段。

5.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科举制度向个地方的庶族地主平民打开了出路给知识分子留下了一线希望刺激网罗了一批中下层知识分子使他们有了参与政权的机会这就调和了阶级矛盾扩大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基础。

6.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科举制度的实施使选才和育才的标准一致起来不仅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而且学校教育也以科考内容作为教学内容是科举考试的准备机关有利于封建统治秩序的维待。

总之科举制度在中国长期存在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的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在一定时期内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满足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起到了巩固封建统治的作用。

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然后选拔人才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是培养人才的制度。以前选士制度和育人制度基本上是脱节的科举制则将二者结合在一起。

学校根据科举考试的要求来组织教学活动学校教育成为科举制的前提条件科举制又是学生取得官职的必由之路。科举制刺激了人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和学习教育之间呈现着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学校教育的兴衰直接影响着科举取士的质最和数量科举制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指挥棒。学校教育培养的学生通过科举考试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封建社会通过科举制来操纵学校的发展控制人们的思想。

科举制度的影响

1.科举制的合理性

科举制产生于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待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选士制度。它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不同于以德取人的两汉察举制也不同于以门第取人的九品中正制。它是时代发展过程中最完备的选才制度为世界多个国家学习借鉴。科举制存在1300多年有其合理性

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选士大权收归中央强化了中央集权考试选拔官吏提高了统治阶层的文化素养通过考试士子参政打破士族垄断笼络人心缓解国内矛盾

2)使选十和育士紧密结合。科举是学而优则仕"的具体途径它刺激『学校教育的发展同时将儒家思想灌输到人们思想深处统一认识。科举使得学校教育内容和教材一致利于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考试名目繁多扩大了人们的知识范围特科又在一定程度上使文武并重。

3)使选拔人才较为客观公正。科举考试有完备的制度和一定的内容不同科目考法不同为保证公平合理采取了多种方法和措施容许平民子弟参考不论出身和门

以上是关于“中国教育史专题四:科举制度”的相关资讯,想要更详细了解更多考研培训机构的相关情况,可以咨询咱们在线客服老师!

预约试听

提交后咨询老师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